走向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各行各業在數字化賦能后會爆發出更強大的能量,城市則通過數字化轉型建立未來發展競爭新優勢。
在過去這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里,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數字化轉型。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疫情為經濟按下了緩進鍵,卻為數字化轉型按下了快進鍵。2020年,被視為數字化元年。中國經濟從不利開局到超預期收官,數字化可謂功不可沒。疫情期間,數字化轉型的應用案例層出不窮,得益于線上教育、居家辦公,人們也切身感受到了數字化的威力與便利。當然,疫情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恰恰說明數字化水平還不夠。近期,各地“十四五”規劃建議和《政府工作報告》密集出爐,“數字化轉型”都是高頻詞匯。國家信息中心原主任高新民認為,數字化轉型是“十四五”信息化的發展主線。去年,在中央第一份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里,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其中。數據不僅是新型生產要素,而且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以5G、物聯網、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基建在2020年重新提起,作為支撐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打破數字鴻溝,共同引領新經濟發展,推動行業融合,產業升級,同時在城市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互聯網+”到“數字經濟”,再到“數字中國”,數字化從經濟擴展到民生、政務,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化轉型不是單兵突進,而是整體轉型。不只是經濟的數字化,還包括智慧城市,數字化的應用范疇不斷擴大。我們現在還不完全清楚,數字化轉型將如何改變一座城市。十年前,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還不到10%;二三十年前,電話還是一個奢侈品。但如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在冰冷的數字算法之后,我們可以感受城市治理的溫度。未來,不確定性可能更甚,數字化轉型是應對風險的最大機遇。馬云說過,今天不進行數字化轉型,十年后將是數字化脫貧的對象。誰率先擁抱數字化,誰就享受紅利,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走向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各行各業在數字化賦能后會爆發出更強大的能量,城市則通過數字化轉型建立未來發展競爭新優勢?,F在還處于起步階段,一切剛剛開始。
▲ 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現場展示的快遞無人機
在剛剛閉幕的青島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看青島今后五年的發展目標,包括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級、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以及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為2035年遠景目標打好基礎。作為一個長期發展目標,城市以及數字化轉型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數字賦能百業
數字化轉型已經不是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青島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了關于數字化轉型的建議和提案。
青島市人大代表、山東金東數字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安斌提議建設青島數字創意產業基地,推動產業集群發展。通過借勢城市發展,激活城市的潛力片區,提升城市功能。
在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國軒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汪衛東眼中,未來所有的產業都需要數字化,這可以與數字產業化形成良性循環。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卓思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MO薛錚提出了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建議,他認為,數字化程度越高,企業越能抵御風險。
青島市政協委員、中譯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中譯語通科技(青島)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東表示,建立中小企業數字化檔案庫,并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及時追蹤企業發展現狀和需求,形成企業畫像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精準支持力度。
青島市區塊鏈產業商會會長閆昶德提出了“鏈上青島”行動計劃以及鏈灣區塊鏈+產業生態規劃建議,區塊鏈融合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提高數字經濟增速,實現社會治理數字化、精細化,加快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青島要搶抓先機。
制造業是青島的看家本領,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轉型升級需要擁抱新技術。實踐證明,數字化轉型為經濟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與其說要迎接數字經濟的挑戰,不如說積極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否定數字經濟就是斷送實體經濟未來的機會。是否實現數字化轉型,決定了今后是走向淘汰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
城市數字化轉型
近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21十大科技趨勢預測,預判智慧運營中心將成為未來城市的標配。智慧城市運營中心被看做是數字化轉型的產物,是信息時代城市發展的方向。
其實,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北京等地的“一網通辦”以及諸多省市的“數字xx”“云上xx”,都是政府擁抱數字化浪潮的重要方式和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嘗試。
通過數字化轉型,地方政府轉變治理方式。包括青島在內的多個城市,很早就試水“互聯網+政務”服務。在經濟發展、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多個環節實現數字化,激活大數據,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 觀眾在智慧城市館內寧波城市大腦展區參觀
數字化的優勢在探索階段已經顯現,即便沒有完全破解數據跨部門、跨平臺、跨地區的協同問題,城市這一復雜系統依然獲得了強大的智慧加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化從城市運轉、市民生活、社會治理等方面發現應用場景,在遠程教育、智慧醫療以及高效的政務服務等領域充分體現其優勢,滿足了民眾對服務要求提升的需要。同時,面對暴露出來的短板,我們也相信,數字化就是解藥。
數字化轉型是從人民的需求出發,從各種轉型的關鍵詞就可見一斑,像最多跑一次、放管服、共享等等,實際上都是在為人民的需求服務,簡化手續,提高效率,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體現。
城市的數字化轉型也是城市搶占競爭先機的需要,“粵省事”“浙里辦”“浙政釘”“閩政通”“贛服通”等成為模范代表,先行者已經從早期探索升級為可供復制的改革經驗。實現數字化治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在未來城市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青島的強與弱
去年,青島市大數據發展指數在31個重點城市里排名第10。在《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里,青島位居城市榜前15位。雖不領先,但不掉隊。
深圳成為首個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探索出了交通、警務、城管等10個政務領域的應用場景。北京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將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上海明確了建設“國際數字之都”的目標,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50%?!皵底纸洕笔冀K作為浙江的“一號工程”在推動。
青島在2019年年底發布了《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19-2022)》,提出要培育富有活力的數字經濟,到2022年末,基本形成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青島市大數據局發布了《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培育出智能家電、高端裝備、電商物流等3-5個千億級融合創新產業集群,全面提升商貿服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機械裝備、橡膠化工、現代農業等傳統支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能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青島的“國際客廳”升級為“數字國際客廳”,提出加快建設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智能家電、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產業集群。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
青島入選全國首批5G試點示范城市,5G基站數量破萬。在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里行動較快,領先半個身位。在加快產業數字化的進程,創造更多的內容場景方面一直在努力。
不可否認,青島數字化轉型也存在一些不足,薛錚認為,青島數字經濟產業還有待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還比較小。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自我革命,不僅是一種技術變革,更是一場認知與思維革命,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城市競爭格局可能會迎來新一輪洗牌。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初志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