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復蘇,萬花競放。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又遭遇了“國字頭”證書的退場,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經歷了嚴冬般的洗禮和考驗,迎來了春天的生機。
2020年青島市人社局公布的青島市各區市職業培訓機構目錄顯示,青島市職業培訓機構共有125家,其中民辦職業培訓機構113家,企業辦職業培訓機構1家,社會團體辦職業培訓機構1家,公辦職業培訓機構10家。
相對于公辦職業培訓機構,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大多存在規模相對較小、資金較少、師資力量缺乏的問題,大部分民辦職業培訓機構依靠承接政府培訓項目作為主要營收渠道,部分經營時間長、培訓經驗豐富、口碑好的機構逐步探索校企合作、商業課程開發的市場化運作方式,提升自身“造血”機能,進一步推動培訓機構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
困境中的扶持
青島泉林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自2005年成立以來,已經發展了16個年頭,不斷為社會現代家庭服務業輸送了高技能人才。截至2020年底,學校累計開展就業技能培訓25000余人次,企業新錄用崗前培訓5000余人次,建檔立卡人員培訓2000余人次,高校畢業生800余人次,安置就業3000余人次。
面對艱險重重的2020年,發展多年的老牌學校同樣遭遇危機?!叭ツ暾_\營只有4個月,受到嚴重損失,往年營收約有200-300萬元,而去年只有100余萬元,”青島泉林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徐振瀧告訴記者,學校位于市南區黃金地段,一年僅房租支出就達60多萬元。為了應對疫情,學校加大投入,開發微信公眾號“泉林培訓大師”線上授課平臺,方便學員,足不出戶,暢學技能培訓,創新培訓教育形式。平臺上線至今已累計培訓1500余人次,是青島市首批實現線上授課教學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近年來先后出臺了《關于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的通知》,完善了就業技能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企業新錄用人員崗位技能培訓、以工代訓培訓等補貼政策。
“青島市各項補貼政策基本覆蓋了全部人員,來到學校參與培訓的都能享受到政府補貼,不僅提高了人員培訓積極性,還擴大了學校的收入來源?!毙煺駷{表示,近年來青島市還對家庭服務業培訓機構加大扶持力度,學校作為首批市級家庭服務職業培訓示范基地,獲得了30萬元的資金獎補?!斑@對于民辦職業培訓機構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補貼?!?/p>
青島天虹職業培訓學校是島城首開先河的育嬰師專業培訓機構,主要培訓育嬰員和保健按摩師為主。自2003年成立以來,學校憑借嚴格的教學理念和優質的師資,已經形成了規范的、專業的培訓模式和學習氛圍,為島城培訓了4萬余名育嬰師,贏得島城社會各界的好評。
“以前學校在新世界辦公時,每年房屋租金是18萬元,搬入青島市家庭服務業廣場后,每年租金8萬元,而且還能免費使用公共區域教室,節省了很大一筆開支?!鼻鄭u天虹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孫希玲告訴記者。
“受疫情影響,學校2020年8月份才開課,因為學校學員60-70%為失業人員,所以學校主打能夠享受培訓補貼的專項技能,”孫希玲表示,為了應對疫情,她們采取了“微課堂”“直播”等線上線下“雙課堂”培訓方式,“通過視頻方式開展的技能培訓,其效果會受到一定影響,線上主要側重理論培訓?!睂W校探索開展了“雙師”課方式,前半場由全國教師線上授課,下半場由專家老師線下指導,基本形成了疫情后的常態化教學模式。
記者了解到,青島天虹職業培訓學校參與了青島市首批市級家庭服務誠信機構的評選,當選為青島市家庭服務誠信機構,獲得了5萬元一次性獎補;“青島市家庭服務明星”首批當選的50名明星中,青島天虹職業培訓學校就有12人入選。
“自救”行動
從2020年1月起,除與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關的消防員、安檢員等7個工種依法調整為準入類職業資格外,其他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全部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權的單位認定發證。
面臨內憂外患的境況,不少職業培訓學校使出了渾身解數,展開“自救”行動。
民辦職業培訓機構規模小,開設制造業技能培訓不僅需要場地,還需要購買專業設備,對于民辦機構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因此青島市大多數機構培訓課程多圍繞現代服務業開設。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僅開設茶藝師、西式面點師、育嬰員、保育員、中式面點師、中式烹調師、美容師等服務業培訓項目的職業培訓機構占到了9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競爭。
“青島市將以往的水平類技能培訓轉變為專項職業技能培訓,開展了專項職業能力培訓補貼,比如面點師具體為花樣饅頭制作、蛋糕裱花等技能,這樣學員每人能享受到800元的政府補貼?!毙煺駷{表示。最初泉林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多是承接政府培訓項目,現在學校在培訓中加快轉型升級,加強校企合作辦班,為學員提供針對性的就業培訓。
學校目前已經對接了50多家企業一同開辦母嬰培訓班,對接酒樓、酒店開辦烹飪培訓班,學員培訓后推薦就業,讓學員真正學有所成、學以致用?!皢螁我揽空a貼,一個企業是很難做大做強的,今后我們將致力于探索主推市場化就業培訓班,開發生活美學等市場化、多元化需求課程?!毙煺駷{認為。
一些民辦培訓機構在承擔政府購買服務基礎上,不斷開拓自身商業項目,利用差異化培訓或將進一步細分培訓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
“2020年開始,76項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今年我們增加了6個專項職業能力培訓,主要包括母嬰生活護理、家庭餐料理、面包烘焙、花樣饅頭制作、家庭保潔和茶葉加工,同樣能夠享受培訓補貼?!睂O希玲表示,但是這些課程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學校進一步“擴容”培訓項目,不斷開發和優化小兒推拿、催乳師、整理收納、產后康復等商業項目,下一步還將新增職業培訓師、嬰幼兒照護、老年人照護、調飲茶制作、花卉栽培等新興培訓項目。
實際上,這并不是民辦培訓機構遭遇的首次“危機”。孫希玲至今還清晰地記得,2015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文《關于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公布的職業資格中并沒有“母嬰護理師”,標志著母嬰護理師證書正式被取消;2017年,國家取消“養老護理員”“保健按摩師”“家政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的辦理,這對于培訓機構拓展培訓均帶來了一定影響。
“開辦職業培訓機構不能只看今年或明年的培訓項目,還要看到新職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在參與全國各地高峰論壇和行業交流中,不斷汲取其他城市經驗,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培訓項目?!睂O希玲這么說。
政策轉變和銜接
2019年8月,人社部印發了《關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意見》,鼓勵社會組織、市場機構以及企業、院校等作為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提供技能評價服務,這就意味著職業技能人才評價將由傳統的“職業資格制度”向“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轉變,同時“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也將從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轉向企業自主評價、技工院校學生評價和社會培訓評價。
“2013年以來,國務院將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作為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由人社部牽頭組織開展,先后分七批取消434項職業資格,占部門設置職業資格總數的70%以上。2017年9月,人社部向社會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實行清單式管理。2020年7月,人社部辦公廳發文,對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目錄有關安排進行公示,涉及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目錄中76項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185個職業分兩批退出目錄?!鼻鄭u市人社局職業能力鑒定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隨著職業資格改革深入,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大幅減少,作為技能人才評價的主要方式,職業資格評價已難以滿足技能勞動者需要,亟需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建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并做好與職業資格制度的銜接。
“青島市根據山東省相關部署,在2020年5月啟動了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遴選工作,”職業能力鑒定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中心共收到60家單位的申請,涉及64個職業(工種),劃分了電工電子、家庭服務、酒店服務、農業園林、機械工程、建設交通、綜合等七大領域。據悉,山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已公示了首批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名單,青島市技師學院作為首批獲批機構,可面向社會開展《中式面點師》《電工》《鉗工》三個職業(工種)(初、中、高)的評價工作。
記者了解到,企業、行業協會、高等院校、技工院校、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等均可以申請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其中企業申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的,須先取得技能人才自護評價資質;行業協會申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的,應有符合條件能夠承擔評價工作的單位會員。
不過,一些民辦培訓機構負責人也對社會培訓評價質量提出隱憂:“以前學員考試由政府部門考試監管,今后將通過第三方監管,是否能夠保證考核質量?希望政府部門加強對社會培訓評價組織的遴選和監管力度,讓學員真正學有所得?!?/p>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封滿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