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殼寡糖,大家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
但如果告訴你,許多醫藥、食品和乳品、保健品、日化用品甚至飼料制品中都含有這種海洋活性生物成分,也許你就會大概了解它的用處。
在青島,有這樣一家企業,他們生產的海洋寡糖標準品已成為世界最大試劑公司—美國sigma的全球唯一供應商。
這家名為青島博智匯力(和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是與中國海洋大學簽約合作,依托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備技術與應用開發”進行產業化轉化的高新技術企業。
目前,青島博智匯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洋寡糖標準品、海洋特征寡糖原料的生產基地,也是國際上第一個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海洋特征寡糖技術研發和孵化中心。
開辟海洋寡糖產業“新航路”
“生在海邊,長在海邊,我自然有一種海洋情結,這種情結讓我從年輕時便開始向往海洋產業?!鼻鄭u博智匯力(和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斌告訴記者,他與海洋相伴的最早的時間還要追溯到他上大學的時候,當時他考入了中國海洋大學,從眾多熱門專業中選擇了影響一生的“食品工程”專業,這也為日后研究海洋寡糖奠定了專業基礎。
可是在海洋的環境中長大的張斌卻在畢業之后踏足外貿行業,開始了看似和如今創業方向不相關的工作,也許是誤打誤撞,在工作過程中張斌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也為后來重回海洋懷抱明確了方向。
2010年5月21日,張斌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注冊成立了青島博智匯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創業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對于殼寡糖這樣一種藍海產業來說,前行的路上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只能摸索著磕磕絆絆地走下去。
“在早期技術達不到的時候研究海洋寡糖就只是兩眼一抹黑?!睆埍笳f,“海洋寡糖的分離、提純和定量分析是生產的核心難點。即便是從原材料里面提取出可溶于水的殼寡糖也面臨著提純的困難?!睆埍蠼榻B,分離提純的過程就像是從金礦里提純金子,把它從一個粗產品,變成了一個像金子一樣寶貴的東西,這個過程是非常難克服的。而同樣困難的還有定量分析,這需要一套科學嚴謹的辦法,而這套科學嚴謹的辦法可能前無古人,好在有技術合作方——中國海洋大學的科研團隊——的專業與創新,一點點把它做了出來。
“前方既然有了道路,那就必須堅定地走下去?!睆埍笳f。
這份堅守讓張斌一直走在不斷前行的路上。
高技術高附加值助力寡糖產業走出國門
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顧起十多年來的創業歷程,張斌感嘆:“企業發展的每一天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從科研到市場、從人員到資金、從原料到商品,要想做到最好,沒有一件容易的事情。企業家人前風光的十分鐘,都是人后苦修的十年功?!?/p>
張斌介紹,近兩年,通過企業自身的發展拓寬,疊加市級層面和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的政策扶持,公司有了不錯的發展勢頭,不僅打開了國外市場,還成為了世界最大試劑公司——美國sigma的全球唯一供應商。但是,2021年因為國外的疫情和運費的高漲,銷量下滑嚴重。
但張斌仍對未來充滿信心:“雖然國外市場下滑,但總體規模同比仍是增長的。這主要歸功于:一是創新的產品雖然難賣,但技術門檻高、附加值高,不容易被別人趕超、模仿或替代;二是積極參與到‘雙循環’,并切實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p>
當談及新產品與新技術時,張斌認為:“創新才是永恒的主題。只有不斷研發新物質、不斷滿足市場新需求,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F階段是創新發展的最好時段——以前企業發展主要靠的是政策引導的外力,此次疫情迫使視野迅速轉變,將創新變為企業的內在動力,否則就會被市場所淘汰?!?/p>
科創土壤繁育新生
青島的科創土壤在海洋。
“青島在山東乃至中國,在經濟總量、社會管理、文化科研上,都是領先的。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性,而青島的優勢在于海洋、在藍色經濟領域。只要耐心澆灌,總會長出創新的大樹?!睆埍笳f。
張斌向記者介紹:“除了地理位置等硬件,軟件層面上,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中國水科院黃海所、自然資源部一所,還有省級、市級的科研單位;從事海洋科研的院士、專家;從事水產加工的企業和品牌等等,無一不是國內外一流的。另外,輔助于科研和創新的政策、環境、資金和人才,對企業來說也極有吸引力?!?/p>
談及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期待,張斌說:“當下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拋棄急功近利的資本心態、拋棄暴發戶心理,用心做好科研、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從供給側提供好產品。未來不僅要重視研發,更要重視市場和銷售端,讓更多消費者認知新產品、更好造福于人類健康?!?/p>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于倢
請輸入驗證碼